2007-10-03

木心電影院本週精選影評

2007年10月3日
星期三
木心電影院 本週精選影評

這週木心「日本旬報賞百大佳片影展」所要放映兩部影片,都相當「魔幻寫實」,兩部作品都是上個世紀影響日本電影風貌甚深的影片,也在傳統日本經典映象與新寫實交棒的年代,佔有重要地位。

10/5 (週五) 19:30--(片長123min)
1964「砂之女」,敕使河原宏監督

「砂之女」改編自安部公房的小說,從這一點來看,要將其拍攝成電影就有相當的挑戰性。首先這並非是部故事性突出的小說,文本上相當的「硬」,且交替的層次之多之廣,故事走向之非線性且隱喻十足,都是很容易拍毀的素材──或許,是由於小說本身的主體性就太過強壯,身為安部的迷,第一次接觸「砂之女」電影,心理是害怕多於期待的。雖然當時已知道這部片在世界各大獎項造成轟動(甚至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獎,坎城金棕櫚提名),但或許這好的腳本轉化成另一種藝術形式,並未必能傳達出安部所要在原著中給出的寂寥與生存之無奈,以及角色的強烈性格,存在主義本身的迷離和圍困的心境。這是相當難以達成的。

但是看完了全片後,我必須說那處理的手法之細膩,對於大量靜景與黑白影像拉長敘事,以建構出孤絕氛圍的不怕沉悶之勇敢使用,呈現出相當優雅並同時具實驗性質的:導演不吝於花上大量底片去捕捉環繞在主人翁所發生的週遭與微物,亦不擔心憂鬱的成色壓過敘事本身。在安部公房的原著小說裡,那是一個封閉而詭異的故事情節,但導演敕使河原宏卻用鋪陳出介於實驗與角色強烈存在的特殊美感,讓人醉心於片中的特寫拍攝與靜謐鏡頭,於是乎那關於男女主角的奇幻旅程,以及他們對於存在本身的心境描繪,以及刻劃如情慾本質,便保存迷幻卻同時被飽滿的細微分鏡大量圍繞而不失焦點。片中有許多極為沉靜的景色,伴隨著角色的詭譎歷程,可以說是搭配得相當出色,讓觀影者在感覺到沉悶的可能時,目光能被特殊美感的鏡頭處理給吸引住。

導演挑戰著觀眾對於文本的「詮釋」,需要花上更多心思去用影像建構出貼近原創卻更為破格的交織。而對於改編安部公房作品所呈現的角度與視野,我想無法要求更多了。本片可以說是跨文學與電影的最成功作品之一。安部公房的作品本身就是日本文學少見的直探人性之作,包括後來同樣被敕使河原宏拍攝成電影的「他人的臉」;而敕使河原宏則是跨越美感與衝擊力道間的影像藝術師(在六零年代他所做出的貢獻,宛若給了日本影壇新的一股力量,他不棄傳統,卻也放手去嘗試影像的可能,勾勒出難度不低的超寫實存在主義),他往往能把故事說得恰如其分,但也有豁出去的實驗精神。兩者相加,肯定只會是傳世之佳話。

10/6 (週六) 19:30--(145mins)
1981,「流浪者之歌」,鈴木清順監督

曾於零五年來台參加金馬觀摩展的日本傳奇名導(當年以「貍御殿」一片廣博好評)鈴木清順,其半甲子的拍片生涯並不算順遂;六零年代起甚至因為作品的尺度與議題性遭到封殺,在復出後拍出了生平代表作「流浪者之歌」(其「大正三部曲」之首部)。此片可以說在各種層面上都寫下日本影壇一藝術新格局,並且對於一個「什麼類型都拍」的導演如鈴木,這也肯定是人生的最高成就。

時間點上,也相當有價值,彼時日本影壇剛經歷過新寫實主義的潮流,而鈴事實上也正算是其中的中堅,只因被封殺而於六七零年代未有更高水平的展現機會,到了八零年代初推出「流浪者之歌」,完美銜續了新寫實的大膽掌鏡手法,並在沉澱後轉化為更飽含隱喻、更具層次的魔幻寫實風格。導演在此片中大量著重攝影、景深、色調、聲音以及特定畫面的鮮明與對比度,透過旁觀者角度闡述一個謎樣的流浪隱居者(為敘事者之友人)與其周遭發生所有不思義之繭。在詩意與唯美的開場對白與「流浪者之歌」樂音後,串出時間線性、故事交織的網絡,從浮生若夢的漂泊離散感,到角色間充滿情慾、揣測、魅影的挪移反轉走位,宛如劇場般的強烈介入影片,卻又被導演調性裡的唯美、長短鏡頭、淡出淡入與佈景交替/攝像漸層給引領調度著,全片不時出現在美感上極為搶眼的鏡頭,交錯著關鍵性的詭異感,帶出靜態的張烈,建立於穩固影像風格上的超寫實。

這是一個關於衝突、迷戀、失去、靈異、奇想的故事,雖然不出幾個角色的變動,故事的動向大部分時刻也都清晰,卻毫無疑問的像是一場在翻轉唯美的寫實堅持下,用大量完整藝術呈現所譜出的魔幻寫實之作;觀影者在吸收鈴木清順的手法時,不妨拋開既定的流暢概念,而從一點一滴去追隨著導演所試圖在無盡謎團包裹的故事中,傳達出的錯落美感與藝術高度。這不是一個容易辯讀的故事,或手法,但我們迷惑的原因絕不會是因為其保滿或完成度不夠,而是需要反芻並空下心頭對於故事的「想望」,在每一個關鍵點上去體驗那魅影絕色。

鈴木清順戰前曾是浪人與士兵,他所要傳達的淒美與優傷之感,不同於溝口建二或黑澤明,也未盡如大島渚的尖銳;在「流浪者之歌」裡,那壯碩的藝術成就與音樂性,完美的展現了一代名導的奇異的節奏步調,和藝術高度。值得一提的是當今知名情慾藝術攝影師荒木経惟,也在當年拍片班底當中(攝影師則是永塚一栄,亦是風格鮮明的前衛攝影師,後也與鈴木清順繼續合作)。集大成之作,能獲得旬報賞/藍絲帶/日本影藝學會最佳影片,並在柏林影展得到金獅提名,囊獲1982柏林影展審查員特別獎,實至名歸也。此外一堤,鈴木亦是岩井俊二在美學上的重要導師;他曾表示自己年輕時看了五六回的「流浪者之歌」,並對於早年鈴木的短片有著深刻觸動。

(編寫:陳玠安)

沒有留言: